“从理性的角度去理解平台,与新闻真实建立连接。”10月17日下午,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胡翼青教授在德正楼507会议室为伟德BETVlCTOR1946源于英国研究生带来了主题为“平台世界的崛起与新闻真实性的危机”的讲座,讲座由伟德BETVlCTOR1946源于英国宋祖华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胡翼青教授谈到,新闻真实性是一个哲学层面的问题。随后,他从大气学的角度引入了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类学科的影响,并抛出了一个问题刺激大家的思考——ChatGPT是否能真正理解新闻真实性?真实性的概念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胡翼青教授首先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角度去探讨新闻真实性。我们所认识的真理,是一个经过媒介中介化的过程。从伽利略开始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开始,人类就不会以自然的方式看待世界,而是以物理学的方式。所以,媒介会建构我们的观念,会彻底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即康德所言“真理是不会向人们敞开的。”
在康德体系中还有一个概念,叫物自体,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物。这意味着,我们对新闻事件的认知视角是狭窄且有限的,我们也难以做到总体真实,因为报道了一件事实意味着忽略了其他的事实。物自体的概念是新物质主义发展的起点,它告诉我们,真实其实是一种共识,是这个社会大部分人认同的观点。
在推翻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真实后,胡翼青教授为研究生阐述了新闻真实性的当代困境。以往对真实性的否定来自于对新闻报道主体认识能力的怀疑,一是对传播者的操作方式怀疑,二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是不是具有报道这个事实的知识。此后人们又倾向于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报道主体机器机构进行批判,当大众传播技术被控制在垄断的社会权力手中时,真实性问题是一种常识,真实性与客观性是新闻应当遵守的准则。在过去,所谓的共识是被制造出来的,而在互联网诞生以后,在一个众声喧哗的场所中,没有共识,我们也无法明辨是非。
接着,胡翼青教授又谈到两代平台技术的后果。计算机技术起初诞生于军事语境,但它的发展确实出乎意料的,计算机技术自我迭代的能力十分之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即将诞生,人的生产力在它面前是微乎其微的。在这样的趋势下,伦理问题首当其冲。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像人一样思考,它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机器认识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种基于可计算性的机器认识论不会去在意产品的真假,产品只与相关关键词有所联系。因此,非真非假的混沌环境成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在这种语境下,真实性是一种事实核查。
最后,胡翼青教授在提问环节,回答了几位同学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进一步补充了人与机器的问题。
新的框架尚未建立,我们要做的是去思考如何应对诸多变化。最后,宋祖华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学生们的展望。本次讲座圆满结束。